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机构,联合中国网·电商中国频道旗下“中国优选”运营团队,深入青海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调研之旅。此次调研旨在探寻青海地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潜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
5月27日至30日,调研组走访了青海省的多个地区,与当地手工艺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互助县班彦村,调研组详细考察了盘绣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与手工艺人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随后,调研组还参观了祁连天境瑞士印象街,了解了青绣、祁连玉、工艺画等多种手工艺的产业发展情况。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尼玛卓玛陪同调研组在5月28日参观了祁连县博物馆,向调研组介绍当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以及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调研组对青海刺绣等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赞不绝口,认为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更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尼玛卓玛书记(左三)和中国网电商中国频道陶利明(右三)了解当地刺绣工艺
5月29日,在青海青绣数字化总部,调研组深入了解青海刺绣的数字化发展情况。青海刺绣行业协会会长苏晓莉陪同调研组参观了基地展厅,展示介绍形式多样的青海刺绣作品。调研组对青海刺绣的独特工艺和创意表示赞赏,并探讨如何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青海刺绣的传承与创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 陈平教授 体验青海刺绣
海东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华杰以及副市长王青沛会见了调研组,并就在青海创建“中国优选电商直播基地”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王华杰市长表示,将全力支持“两个基地”项目的落地实施,期望通过电商平台推动青海刺绣等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为地方经济繁荣和文化产业振兴贡献力量。陈平教授表示,通过几天的交流与考察,在青海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创意创新实训基地,非常符合教席的工作宗旨与目标:通过提升妇女手工艺人的生存技能,帮助她们拥有更好的生活水平。
丰富多彩的青海刺绣
5月30日上午,一场旨在推动青海刺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在青海青绣数字化总部举行。来自当地政府的多个分管部门与调研组共同探讨了如何为这一古老而精美的手工艺注入新的活力,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将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会上,陶利明首先介绍了中国网·中国优选电商直播基地的发展计划,即推动乡村振兴,挖掘并推广中国名优特新产品,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品质卓越的优质产品。他表示,该基地将发挥电商平台的优势,为青海刺绣等传统手工艺提供更多的展示和销售机会。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的陈平院长发表了主旨发言,与到会者分享了传统手工艺创新与设计的成功案例,并深入探讨了青海刺绣的未来发展路径。陈平院长指出,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化的省份,其丰富的传统手工艺特别是刺绣,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民风。她认为,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青海刺绣,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进而促动市场的供需关系。同时,她强调,要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其与当代创新理念相结合,加强传播力,拓宽市场渠道,并提升技艺传承人的培养。
座谈会上,青海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处处长张继洪建议青海刺绣的文创产品应朝元素产品化的方向转化,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青海省妇女联合会发展部副部长李梅则表示将全力支持青绣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与配合。
座谈会现场
5月30日下午,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尼玛卓玛与陈平院长等参观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并特别观看了世界级瑰宝——世界上最长的唐卡《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尼玛卓玛书记向调研组介绍了藏族传统服饰、卡垫艺术、唐卡艺术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与文化内涵,加深了调研组成员对青海特别是藏区文化的认知与了解。
青海刺绣作为青海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广泛关注。本次调研达成了一致共识:各方将携手合作,共同推动青海刺绣走出青海,走向世界,成为展示青海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加强技艺传承人的培养、促进技术创新在刺绣工艺中的应用以及拓宽市场渠道等措施,青海刺绣将焕发新的活力,继续传承和发扬青海人民的智慧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