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以来,不断创新实干挑重担,奋勇争先闯新路,创新探索了一个县域标准、一个建设规划、一个大数据平台、一个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四个一”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形成了“党建引领、市场运作、镇村主体、企业协作”的推进模式。
通过打造数字小镇、掌上村庄、数字化链示范项目,起到了很好的典型引领作用。今年,肥城铺开了涉及产业发展、平台管理、电子商务、托管服务等方面的涉农数字化项目37个,总投资近3亿元。
肥城精准研判,及时调整了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互联网行业党委,调整了数字乡村试点建设项目攻坚党支部。在原有《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规划(2020—2025)》基础上,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项目化推进,细化任务,列出了《数字乡村建设重点(2022年)项目库》,将每个项目都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完善数字乡村建设标准(县域),制定符合肥城实际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数字乡村县域建设标准,已有两个标准纳入“泰安地方标准”,同时积极申报纳入“山东地方标准”等建设项目。
农大肥业公司投资建设的农业大数据平台
另外,发挥市场主体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作用,打造产、加、售一体化产业数字链,统一纳入市级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免费数据服务,既促进了肥料销售又提高了精准服务的水平,服务总面积达78万亩,种植户达到2459户,种植户年节约增效20%以上。肥城桃产业大数据平台,精准把控种植全过程标准化,提升了肥城桃的品质,提高了销售价格,去年肥城桃开市“一号佛桃”卖出了单个桃12000元的高价。乐汶农业大数据平台融合硬件、数据、监控、种植模型、溯源、产销对接等一站式应用模块,实现产、供、销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生产的水果西红柿市场价格每公斤在50元以上。
康顿农业智慧产业园大数据平台
五埠“掌上村庄”小程序
以产业数字化为核心,试点确定了两个数字小镇,一个“掌上村庄”示范村。依托肥城桃特色产业品牌,以桃园镇为中心,以肥城桃康顿农业智慧产业园为基础,以肥城桃产业大数据平台为载体,覆盖周边新城街道、安站镇等打造“肥城桃”数字小镇。依托“汶阳田”这个自古的膏腴地,以安庄镇“汶阳田”智慧农业产业园为基础,以肥城农业大数据平台为载体,覆盖周边汶阳镇、边院镇、孙伯镇等打造粮食种植为主的“汶阳田”数字小镇。依托孙伯镇五埠村山东第一石头村、全国独特伙大门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品牌优势,投资500余万元,开发全程数字化服务APP,提升景区智能化水平,实现景点推介、网上预约、网红带货、网上下单、及时互动等“一机统览”。
企业协作,共建共享共赢。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肥城积极营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地方国企龙头作用,激励地方科技公司领跑,实现“抱团发展”。
肥城市“数字底座”
由国企投资,在市“数字底座”上建设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政府通过给予纳入“数字底座”各类涉农企业补贴的方式引导涉农各类数据纳入平台。基于主流电商平台,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进行统一区域品牌运营,提供数字化生产基地直供对接+销售消费数据服务+电商流量服务,促进农产品从“卖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到“生产卖得出去的农产品”的转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实现了温湿度、水肥一体、光照等全程数字化管理。目前基地已在原来桃园镇布局的基础上延伸到了安站镇,基地面积达到7000亩。
肥城的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一个案例入选国家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三个案例入选省级相关工作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入选山东省委党校学员教材。
来源:肥城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