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 爆火全揭秘:百万拍品 12 天价格腰斩 年轻人为抢它排队 3 个月

2025-06-26 09:18:52.0 来源:中国网·电商中国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夏岩

2025年6月,潮玩LABUBU在拍卖市场与消费端掀起双重风暴:百万级拍品12天内价格"腰斩",线上预售需排队3个月才能到货,二手市场溢价超200%,租赁经济、黄牛炒作等现象层出不穷。这只长着尖牙的"丑萌"精灵,正以现象级热度刷新着大众对潮玩消费的认知,其背后折射出Z世代情绪消费的狂欢与隐忧。

拍卖场魔幻现实

108万天价与20万"腰斩"并存  

2025年6月的潮玩拍卖市场,LABUBU上演着令人咋舌的价格过山车。6月10日,一只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天价落槌,创下该IP单品拍卖纪录;仅仅12天后,同款拍品在另一场拍卖中以20.5万元成交,价格直接"腰斩"。更具戏剧性的是"LABUBU素描"潮玩——某电商平台"正品检验"渠道售价1.4万元,在拍卖市场却被一路推高至4.3万元,溢价率超过200%。  

"LABUBU的影响力已超过KAWS、积木熊,成为全球最热潮流艺术品。"永乐拍卖创始人赵旭如此评价。两场LABUBU专场拍卖合计总成交额超893万元,单场拍品平均单价逾7.6万元,这一价格已直逼奢侈品手袋。但市场的剧烈波动让藏家忧心忡忡:当同一件藏品在两周内价格暴跌60%,这场潮玩拍卖究竟是价值发现还是资本泡沫?  

媒体报道显示,佳士得等国际顶尖拍卖行正密切关注LABUBU拍卖市场。但构得艺术创始人刘然发出警示:"当二级市场价格超过一级市场定价3倍以上,就需要警惕泡沫破裂风险。"她指出,部分盲盒溢价率已超1000%,这种非理性炒作正在挑战市场承受力。   

线上抢购3个月到货:

产能不足还是饥饿营销?

6月泡泡玛特开启LABUBU线上预售当天,全线产品瞬间售罄,最晚发货时间排至9月22日——这意味着消费者需等待整整3个月才能收货。在"泡泡玛特抽盒机"直播间,用户为抢购商品排队数小时已成常态,有消费者甚至排到第2位却因前一位买家"端盒"而空手而归。(所谓“端盒”,就是直接购买一整套,避免出现重复的玩偶——编者注)小红书上,"抢货失败""排队崩溃"的吐槽帖数以万计。   

线下市场同样陷入"一盒难求"的怪圈。LABUBU主题快闪店"怪味便利店"预约名额往往1秒抢空,上海门店现场即便人流稀疏,线上预约却始终"一票难求"。部分门店为防止样品被抢购,甚至将展示品固定在货架上。"很多热门商品采取限量销售,客观上形成了饥饿营销。"商业零售分析师沈军指出,"消费者买不到现货,只能溢价从黄牛渠道购买,这种模式正在扭曲市场价格。"   

但市场存在明显悖论:一方面官方宣称产能不足,另一方面侵权商品却泛滥成灾。宁波海关近期查获3.4万件侵权LABUBU商品,北京海关也在旅客行李中查获近千件仿冒品。玩具生产商透露,普通LABUBU的生产周期仅需2周,这让消费者质疑:究竟是真的产能受限,还是刻意制造稀缺? 

租赁经济崛起:

日租30元押金2000元 年轻人为"社交货币"买单

LABUBU的爆火催生出全新商业模式。在闲鱼等平台,LABUBU一代日租金普遍为30元,Zimomo大天使等热门款日租可达80元,租方需支付1000至2000元不等的押金。一位广西卖家透露,其出租的LABUBU已完成数十单交易,主要用于结婚登记、场景拍摄等场景。   

平台数据显示,6月以来LABUBU相关商品搜索量较5月增长10倍,租赁成交量翻倍。这一趋势还带动了改娃、娃衣定制等周边服务的爆发式增长。"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就会觉得out了。"广州"00后"消费者的坦言,道破了租赁经济背后的消费心理。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

这种热潮并非偶然,中国IP经济的崛起是文化自信与商业创新共振的产物。一方面,“Z世代”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功能需求,更追求情感投射与圈层认同,这种消费者的代际更迭构成底层支撑;另一方面,优质IP开发需要打通创作孵化、商业转化、场景运营全链条,头部企业正在构建新型协作生态,产业链协同创新是关键推力。

黄牛炒到3000元一个:

监管出手严查 品牌急喊"别当奢侈品"  

二手市场的LABUBU价格已陷入疯狂:原价594元的整盒3.0盲盒被炒至1800元,单个99元的搪胶盲盒叫价250至460元,隐藏款"本我"更是飙到近3000元,部分联名款如LABUBU×Vans原价599元,30日交易均价已逾1.3万元。黄牛通过外挂系统操控多台手机抢货,甚至在补货群中嚣张宣称"新品全拿下,能抢到算我输"。   

面对市场乱象,泡泡玛特紧急表态:"公司一直将LABUBU视为大众消费品,并非奢侈品,只有遏制炒作才能保护IP长期价值。"多地消保委相继发出警示,提醒消费者警惕黄牛炒作,拒绝高价接盘。义乌市监局近期开展专项整治,部分销售高仿LABUBU的商家被要求下架商品,甚至有工厂停止生产相关品类。

黄牛经济有机可乘,本质上依然利用了市场经济的供不应求。商业零售分析师沈军分析指出,Labubu的火爆是本土IP成功的典型案例,但如今这种“看得到买不到”的局面从销售角度而言适得其反,过分地饥饿营销会使得市场价格畸形,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比如仿冒产品的出现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非常不容易,Labubu可以买来收藏和欣赏,但不是用来饥饿营销和炒作价格的。有专家建议,除了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监管层还需对异常交易账号实施监控,提高违法倒卖的处罚力度。 

泡泡玛特市值3700亿港元:

LABUBU半年卖30亿 海外收入暴增475% 

LABUBU的现象级爆火直接拉动泡泡玛特业绩飙升。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整体收入同比大增165%至170%,其中中国区收入增长95%至100%,海外收入暴增475%至480%。6月16日,泡泡玛特总市值逼近3700亿港元,较2024年3月低点累计上涨超10倍。   

具体到产品线,2025年上半年LABUBU系列销售额超30亿港元,同比增长68%,会员复购率提升至48%。泡泡玛特的全球化策略功不可没:截至2024年,其海外营收达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提升至38.9%。在越南、印尼等13个国家开设线下门店,英国牛津街、法国卢浮宫等地的地标性门店成为文化输出窗口。针对不同市场推出定制化产品:东南亚推宗教联名款,中东设计戴头纱的Molly,欧美主打赛博朋克风,实现文化柔性植入。   

警惕"潮玩郁金香泡沫":

当1.4万玩偶被炒到4.3万 情绪消费该有怎样的边界?

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今天的LABUBU狂潮,人类对"稀缺性"的迷恋从未改变。"LABUBU的价格波动本质上是'郁金香效应'的现代演绎。"消费者需警惕"稀缺性营销"制造的虚假繁荣,避免为情绪价值支付非理性溢价。   

 "潮玩若要成为可持续的收藏门类,需要构建长线收藏生态。"某全球顶尖拍卖行亚太区高层程佳(化名)强调,当前市场过度依赖"IP影响力、发行数量和市场热度"估值,缺乏传统艺术品的学术支撑体系,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刘然则呼吁行业回归本质:"只有当价值回归内容本身,而非炒作机制时,这一门类才能真正立足。"   

当LABUBU同时出现在百万级拍卖场和日租30元的租赁货架上,当年轻人为抢购排队3个月又为溢价争议不休,这个"丑萌"精灵的爆火,实则是一场关于情绪价值与商业理性的深度博弈。在资本与情怀的交织中,LABUBU能否穿越周期,或许取决于市场能否在狂热中保持一份清醒——毕竟,真正的收藏应基于文化认同,而非资本游戏。

来源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日报、第一财经、北京商报、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