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不仅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更是承载民族的血脉,是记录民族历史的见证。我国的文化发展迅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多种的保护措施,在非遗展示方面除了各地建立了很多非遗博物馆,展览馆等固定的展陈以外,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了全国性的乃至全球性的或地方区域性的各种规模的遗展会或博览会。
8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中国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是非遗领域的全国性重要品牌活动,已成为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宣传非遗保护理念、引领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平台。自2010以来,中国非遗博览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具有鲜明的特点、丰富的内容和丰硕的成果。借着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举办,会展界平台会及时与大家分享会展对“非遗”传承的作用。
非遗会展是传承人展示技艺与学习经验的舞台
非遗会展不仅是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更是让传承人展现自己的技术和学习的舞台。非遗项目分布在全国,非遗传承人也分布于全国,平日里很难有交流的机会,而非遗会展则打破了这一局限。由于人们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行为活动,其价值、表现和传承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近年来的非遗展会在展出中都体现了“活态”的理念,即由传承人在现场进行操作和演示,让观众能够近距离的观摩和学习。
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就有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制作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等多种技艺展示,通过这种形式 在集中展示传承人高超技艺的同时,可以激励传承人互相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创新创造,进一步提高手工技艺。
非遗会展为非遗文化贴上“保鲜膜”
实践证明,大量非遗不断的消失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现代生活下的各类产品的使用,导致人们对非遗的渐渐遗忘。鉴于此,要想更好的提升非遗产品的传承与发展,不但要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重要的是要通过非遗会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宝贝的特殊性,历史性、更好的保护好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非遗保护不单单是会展人、传承人的责任,更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经济建设,使我们的优秀文化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