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全球虾青素原料龙头“爱生行”和它的创始人,你买的日本保健品可能就有它的贡献

2023-03-14 16:14:37.0 来源:质量强国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蒙令华

如果说起“雨生红球藻”或者“虾青素”,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或一知半解,但如果提到“DHC、FANCL、资生堂、高丝、雅芳、欧莱雅、安利”这些全球知名的保健品、化妆品公司和品牌,估计就没几个人不知道了。而它们的保健品、化妆品当中,很多就用到了虾青素。

虾青素是最早于1933年从虾、蟹等水产品中提取出一种紫红色结晶,后确定是一种与虾红素有密切关系的类胡萝卜素,故命名为虾青素。虾青素具有与类胡萝卜素相同的抗氧化作用,它淬灭单线态氧和捕捉自由基的能力比β-胡萝卜素高10余倍,比维生素E强100多倍,因此又被称为“超级维生素E”,国际上已将其应用于保健食品、高档化妆品、药品等领域中。“雨生红球藻”则是公认的自然界中生产天然虾青素的最好生物。

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就有这么一家企业,13年专注如一日,成为了微藻全产业链龙头,雨生红球藻养殖规模达到全球TOP3,共10万方、2500公里,年产量达100吨;天然虾青素原料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量占全球份额的32%以上,并在中国、美国、新西兰、韩国、日本、柬埔寨、德国、巴西、加拿大都设有公司或工厂。它就是石林爱生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生行”)。

“爱生行”创始人之一潘思宇 摄:蒙令华

近日,记者在中国云南昆明专访了“爱生行”的创始人之一潘思宇。并且意外地发现,原来虾青素的生产技术和产业在全球的发展,跟日本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潘思宇的创业,也跟他在日企的一段工作经历有关--

“日本企业都在投,我投肯定也没问题!”

潘思宇是地地道道的云南昆明人,2002年7月从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先做了两年医药代表。2004年,他从成都回到昆明发展,加入到了一家日本企业在云南设立、致力于微藻生产的子公司。

学习生物化学的潘思宇很快了解到,原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公司相继培殖成功了雨生红球藻,其中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Ben-Gurion University)的Amos Richmond 教授带着几个学生开发的技术最为成熟,后来有学生将技术带到日本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之后被一家在东证一部、二部上市,原先从事污水处理的日本大公司看中并收购,这家日本公司又先后在美国夏威夷和中国云南成立工厂,利用所获得的技术生产雨生红球藻并提取虾青素。潘思宇加入的,在是这家日本公司在云南成立的工厂并在这转成工作了5年多,他凭着自己的专业背景,很快做到了研发部主管。

不过,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这家于2004年在中国投资的日本企业生产很不稳定,并且对新技术的使用反应也很慢,这让潘思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进一步了解、分析了以色列的技术后,有着生物化学本科学历的潘思宇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对技术的改进,尽快稳定地生产出来。他不愿意这么焦灼地等下去,决定自己创业来尽快生产出来。

两位创业合伙人:向威(左)、杨飞(右)在大学时代

在坚定了想法之后,潘思宇找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合伙人:跟自己高中同班、又一同考入四川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兼校友向威,说服了当时正在IBM大客户服务部,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的他一起创业;等到2013年公司有一定起色后,他又拉来了当年本科的同乡校友、从四川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的杨飞,组建了初始创业团队的“三驾马车”。目前,向威主要负责市场,杨飞则理所当然地负责技术。其实,在最初打算创业的时候,潘思宇并没有什么商业逻辑,仅仅是带着点情绪和不服气,过后想想更觉得自己有点像是拍脑门做决定--自己一定能生产出来!因为他简单地认为:“日本企业都在投,我投肯定也没问题!”

2009年,靠着一个做矿产生意的亲戚投资的200万元,潘思宇创立的工厂在昆明附近的石林市正式成立。

专注擅长领域,两个“唯一”让自己在国内稳稳立足

从2009年起,短短的两年间,因为拥有成熟的技术,加上当地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潘思宇和团队在创业的道路上很快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不仅有了一定市场,还被中国国内媒体关注到了--

2011年5月20日,在中国新闻网一篇题为《昆明集中展示青年创业成果 市民啧啧称赞》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者在现场看到,青年们的创业项目五花八门,涵盖各个领域。从手工艺品到生物制药,从文化创意到农业养殖可谓无所不有。毕业于四川大学的潘思宇早年在日本一家企业工作,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2009年他毅然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结合自己所学与朋友共同开办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生产微藻类保健品。经过2年发展,其公司目前年产值已超过400万元人民币,产品远销日本和欧洲。”

然而,瓶颈很快也出现了:原来,“爱生行”生产出来的只是作为原料基础的雨生红球藻,市场空间有限,要想进一步获得市场,还得提取变成直接可以作为保健品、化妆品原料的虾青素,否则就只能做基础原料。幸运的是,在维持了几年后,与“爱生行”在国际销售渠道紧密合作的合作伙伴蔡毅加入了进来,补齐了“爱生行”的销售短板,2016年,“爱生行” 在新西兰投资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和专门生产超临液体状态的工厂,利用当地的先进设备提到虾青素,并以新西兰品牌对全球销售,卖给全球各大保健品和化妆品公司。经过两年的努力,新西兰这家公司在全球获得的市场份额高达32%以上。“爱生行”,也成了是国内唯一熟练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打造出“十零”天然虾青素的企业。

在新西兰的工厂稳定后,基于杨飞博士在校期间的主攻方向,也就是生物靶向纳米材料,由“爱生行”团队杨飞博士主导,于2018年在云南又建起了一家将虾青素油做成微胶囊粉末和纳米级水乳液虾青素的工厂,这使“爱生行”再次成为了唯一将油状天然虾青素经过纳米制剂技术大幅提高人体吸收效率的企业,为其进入功能性食品、营养品、护肤品等领域打通了最后的环节。潘思宇告诉记者,在日本,乌龙茶一直是很受欢迎的饮料,而添加了虾青素的瓶装乌龙茶,由于对眼睛恢复疲劳有好处,每瓶的售价在180日元以上,比普通的饮料贵出30日元。

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潘思宇和他的合作伙伴充分认识到双循环的重要性,认为过度依赖于国际客户而忽略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在国货崛起的大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在此背景下,他们决定新建品牌中心,以工业品牌带动消费品牌的战略,拥抱新媒体新零。随后,“爱生行”跟北京一家MCN机构在中国杭州成立了合资公司和品牌,专门生产面向30岁至50岁女性的保健产品“虾青素胶原蛋白饮”,这款产品对消除皱纹、保持水分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目前已经月销在2万到3万瓶以上,成为了公司的一款畅销产品。

创业有艰辛也有快乐,正筹备自有品牌推向市场

早在2011年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潘思宇就坦率地表示:创业之路必然艰辛,但充满了快乐。不过,虽然拥有成熟的技术,加上当地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他的事业发展很快。但现实也确实给了他教训:原来,他拿到的第一笔投资,由于跟投资人在理念上的不合,产生了各种矛盾,最后不得不终止。2013年,“爱生行”还曾跟北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在自己的厂区旁边合资另外设立了一家工厂,但到了2016年也因为理念和价值观不同,于是再次选择了退出。

回过头看,潘思宇总结说,在寻找投资时,还是要看投资人的理念和带来的行业发展机会,否则很可能在后期因为理念不合而产生矛盾。他表示,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要有效沟通,大家往前看,在设定好自己的原则、底限之后,把双方的诉求放到桌面上互相匹配,如果确实达不到目标,宁可退出和放弃,这才是最好的方式。他当时也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最大的困难在于市场拓展和融资困难,要是贷款政策还能再宽松一些,那么他相信自己的事业将会得到更大发展。”

潘思宇和创业伙伴对企业的未来非常看好,他介绍说,日本的富士胶卷投资了100亿日元来进入这一领域,并推出了含有虾青素的化妆品。此外,通过在日本的经销商,日本知名的化妆品、保健品品牌DHC和FANCL都成了“爱生行”的客户,甚至潘思宇当年离开的日本公司,也是“爱生行”的合作伙伴之一。在中国国内,“爱生行”也有像直销巨头“无限极”等重要客户。

潘思宇表示,在保健品的功能性原料供应这个领域,如果要想挣钱,一是有自己的品牌,像国际巨头巴斯夫,二是在研究上有自己的专利和应用数据,第三个就是有渠道优势。对于国内的保健品行业,随着一些知名品牌的介入,这几年大家慢慢恢复了对国内保健品品牌的信心。“国外有些产品其实是在国内代工的,不见得有品质保障,粗制滥造的不少,这既需要消费者很好地鉴别,也需要看一个企业是否有良心,是不是只想挣快钱。在这一点上,我们是绝对有信心的,无论是在标签和标识上,都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从而让企业稳步向前发展。”

截至目前,潘思宇和他的合作伙伴已经先后投入了近2亿元人民币,目前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将新西兰的工厂和其他分子公司重组,引入正式的机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