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茶日 | “大王峰下话三茶”之茶人心中的“三茶”

2024-05-30 14:32:53.0 来源:中国网-电商中国

5月21日,“大地流彩”走进万里茶道——2024国际茶日万里茶道系列活动主会场活动在武夷山举行。在著名的大王峰下,在茶人圣地——宋街茶观,来自政府、产业、研究、传播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坐一室,借雨烹茶,以文化为引,畅谈万里茶道上的三茶统筹发展,共谋中国茶的传承与创新。

主题茶会发言踊跃,气氛热烈,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现对各与会者发言进行整理,形成摘要,与大家分享。

第二部分

茶人心中的“三茶”

钟辉 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著名茶文化推广专家

为什么叫“茶科技”,是因为科技在茶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美国哈佛大学团队的研制,这个团队与哈佛医学院和辉瑞的研究团队合作,团队32人,其中包括6名的中国人。他们荣获了特拉斯奖,我关注的他们的研究成果。

他们从老白茶中提取出EGCG成分(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值得注意的是EGCG已经成功取代了西药中的基础药物达菲,其抗病毒效果显著。如今,这一发现在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和印度等五个国家已经得到应用,并且市场需求大,价格也不菲。特朗普在新冠康复过程中可能也受益于这种从白茶中提取的物质。然而,在中国,白茶的研究相对滞后,我们白茶“墙内开花,墙外香”,白茶就像一棵“老树新花”,用刘仲华院士的话讲,白茶是中国最早的茶,跟中药一样,只需晒干就可以。

在药物研发方面,我们的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长达12年,通常药物在临床试验8年后就可以上市。然而,尽管我们的药物显示能够抗击艾滋病病毒和癌症,但却迟迟未能上市。部分原因是国外研究者希望药物需要持续使用才能保持效果,药不就白研发,这就是他们的底层逻辑。

此外,茶科技的应用还延伸至工业和农业领域。在农业上,我们从茶叶中提取特殊物质制成农药用于防治害虫,这是一种环保的方法。在工业领域,茶成分也被用于制作冰淇淋、饲料等,展示了茶科技的多元化应用。由于时间关系,我无法详细展开,但茶科技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提及这些,我主要是想引出“茶科技”这一概念。我们之所以强调茶科技的重要性,是因为茶叶在中国的所有原生农产品中,是唯一一个未被转基因的产品。

另外,我要感谢武夷山的茶人。我一直想表达我个人30多年的感触,就用一句顺口溜来形容吧:“万千宠爱集一身,宠辱不惊有定力”。为什么这么说呢?以我们的铁观音为例,它曾经被台湾人误导,原本几百年坚持的品牌,现在却少有人问津。这是因为在市场的诱惑下,我们没能坚守住原本的发酵程度和采摘频次。原本应该发酵在50%-70%之间,一年只采一季的铁观音,在台湾人的建议下,变成了一年采四季、五季,结果反而损害了品质。而在那个时候,武夷山的茶也面临同样的诱惑和挑战,甚至曾受到排挤。即便如此,武夷山的茶人依然保持冷静,坚持一年只采一季春茶的原则。武夷山的茶人真正懂得茶,他们自觉地遵循这个规律,这是非常难得的。“十大茶人”教人们怎样去做茶。比如林馥泉在1945年写的关于武夷山岩茶的储存与运输的书籍中,就记录了845种茶。武夷山曾有200多种茶,而现在虽然有些茶已经多年无人管理,但仍有125种茶可以被看到。因此,武夷山有今天,是因为有正确的引导,武夷山“宠辱不惊”,在受到质疑时坚持自我;在受到赞扬时也能够保持谦逊努力,这就是我对武夷山的感情。

林治  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六合茶社创始人

回到武夷山,我特别激动。我是1967年到武夷山星村,后来工作是在妇联,挂职在芦村,回来办了茶文化研究院,我这一辈子就是爱茶。我研究了几十年的茶文化,越研究越失望,目前市面上关于茶的书籍,大多只是重复着过去的内容,缺乏新意。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我们仍在炒着祖宗的“剩饭”,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三茶”的统筹,我跟大家的想法不同。许多人认为茶科技在前,茶文化在后,现在茶文化排到前面,说明更重要,国家也更重视,但我认为,这也是因为我们在茶文化方面相较于科技而言,更为落后。

在我看来,大健康产业是当前的“风口”。茶作为健康饮品,有着巨大的潜力。我研究茶道养生已有三十多年,深知茶在健康养生方面的价值。然而,过去我们曾受到许多误导,许多养生观念都是毫无根据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武夷山的优势,将茶文化、茶科技与大健康产业相结合,打造茶文化复兴的基地。这是我们短期的任务,我们有强劲队伍,再把收入进一步提高、完善,一定会把大健康产业做的更好。

周重林  著名茶文化学者,作家

这几年我写一系列关于茶文化的书籍。其中,我撰写了一篇名为《茶之基本》的文章来重新解读陆羽的《茶经》。这本书很欢迎,销量达6万多册,并已经进行了八次印刷。去年,我还出版了《宋茶》一书,主要是赞美绿茶。朱熹写“建茶”回忆了苏轼对建茶、草茶的看法,苏称之为“小人”,但朱熹并不认同这一说法。所以我就做了系列书,把这些故事串联起来,想让等多人去讨论。

现当代人从典籍里面去结合当下,我们会发现可以做一点事情。因为我是当记者出身,经常去田野考察,当年为万里茶道也专门去四子王旗等地方考察。我发现中国茶特别了不起,我用“辽阔”一词来形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范围,并称之为“衍真”。因为茶树主要生长在南方,而北方则较为罕见。中国茶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融合。但凡壮大它就会融合,现在我们所见的茶形态多种多样,如用鲜叶炒鸡蛋、凉拌竹筒茶、奶茶以及大理白族的三道茶等都是茶文化与其他文化元素融合。西方形成下午茶,红茶的传播与武夷山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北上形成了万里茶道,南下则形成了著名的优雅的下午茶文化。这款红茶不仅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史,还塑造了英国男人英雄和女人优雅的形象。然而传到日本时,它却被武士所接受,尽管他们起初没有文化和文字,但喝茶成为了他们文明进步的象征。所以茶文化是日本战争后的遗留文化。所以说它跟文明发展密切相关,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前如此,现在更是如此。(供稿: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