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城合会 | 熊召政:饮茶人的祝愿

2024-05-14 16:04:28.0 来源:中国网-电商中国

2024年4月17日—19日,主题为“文明交流互鉴 城市合作共赢”的第九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简称第九届城合会)在万里茶道水路重要节点——湖北省孝感汉川市黄龙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在2023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第九届城合会成功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席声明》政治成果类清单。本次大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精神、高质量推动落实高峰论坛务实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城合会平台历经十年的全线携手共建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总结、展示与展望。

本届大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中华文化促进会、蒙古和平友好组织、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主办、汉川市人民政府等承办。来自中国、蒙古、俄罗斯、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尼泊尔、马来西亚、缅甸、也门、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嘉宾参加了本届大会,围绕跨境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议题,共商万里茶道发展新机制、新路径、新蓝图。

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原主席熊召政在大会上以《饮茶人的祝愿》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表示,万里茶道在中国茶叶史、东亚运输史、东方文明史和国际贸易史上都书写了流光溢彩的一笔,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万里茶道以茶会友,以茶为媒,激发了中蒙俄三国的凝聚力与创造力,也将种茶人、卖茶人与饮茶人凝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万里茶道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可以一直走下去。”他讲道(全文如下)。

此刻,坐在这报告厅里的,有尊敬的外宾、有各方面的领导、有忙碌的商人、有优雅的学者、有各种社团组织的负责人,也有为这次大会服务的志愿者。不过,我要说的是,这些身份只是诸位为社会服务的不同岗位。归纳起来,坐在报告厅里的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的身份只有三个,即种茶人、卖茶人与饮茶人。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饮水思源”,引申之,也可以说饮茶思源。任何一位饮茶人,拿起一杯茶来,都会知道,这杯茶来自哪里。世界上产茶的国家,我去过好几个,无论是非洲的肯尼亚,还是南亚的斯里兰卡、印度,还有我们的近邻日本。无可否认,每一个产茶国都有好茶,有的国家还诞生了精湛优雅的品茶艺术。在日本参加一次茶道,都会让你陶醉。在浓浓的人情味中触摸历史,触动乡愁。但是,我仍要强调,品享异域的茶文化,我产生不了那种“手捧一杯茶如手捧故乡”的感觉。我不是守旧的捍卫者,我只是眷念我故乡的茶山。

我的故乡在湖北,我出生在大别山中的一个偏僻的小县城。那时,全县人口不足二十万,茶叶却有二十三万亩,走在乡间任何一条小道上,你看到的都是绵延天际的茶园。每逢采茶时节,学校就会放假,让我们回家帮助大人采茶。我大概六岁就当上了采茶人。青年时,我去了非常寒冷的东北,面对茫茫的雪野,我写过两句诗“茶是归乡的小路,月是异地的情人”。其实,情窦初开的我,那时并没有情人,我的情人依然是故乡的茶。

只要有一杯茶,诗意的生活就在眼前;只要有一杯茶,理想的世界就深藏我心。其实,我的理想很简单,就是以文载道,以茶会友。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要向你们介绍一下我的夫人,她高中毕业后下乡,当了四年的种茶人。她告诉我,每到采茶的时候,手指头就会被掐出泡来,泡破了很疼很疼,后来就结出了茧。她是带着这样的手茧考上大学,从而也告别了种茶人的生活。

我常常感叹,如果我永远只是一个少年该有多好,但岁月不答应我。现在,我从意气风发变成两鬓斑白。虽然,我的初心没有失去,但我的爱好却不断扩大。四十年之前,我只喝故乡的绿茶,偶尔也喝一点白茶;几年后,我开始品饮红茶;接着又开始尝试羊楼洞与彰化的砖茶;五十多岁后,我才爱上了普洱,先是熟普,后是生普,接着是名山茶、年份茶。茶永远是我灵魂的伴侣,更是我忠贞不渝的情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幸福的;为一个中国的饮茶人,我更是幸福得一塌糊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不仅产量最大,而且品种也最为丰富。一壶煮尽千江水,这是说我们茶产地的辽阔;万种风情融一壶,这是说我们茶叶种类的丰富。

没有辽阔就没有庞大,没有丰富就没有灿烂。我相信在座的嘉宾,从四面八方来到黄龙湖畔,来到华中最大茶仓旁边这座报告大厅,一定愿意分享中国茶的丰富和灿烂。

饮茶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永不落伍的时尚。大约二十年前,我在贝尔格莱德参加一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诗人的集会,诗人来自二十三个国家。每天早晨,与会的诗人都喝着咖啡,唯独我沏了一杯绿茶。很多诗人对我的饮料感到好奇,一位塞尔维亚诗人问我是不是喝的中国茶,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问我是否可以给他沏一杯,我说当然可以。他愉快地品饮后,晚上集会时告诉我,他品尝了神奇的东方树叶,一整天都在兴奋中。并问我,一千多年前的蒙古军队一直打到他多瑙河畔的家乡,那些军人永不知疲倦,是否就是喝了这种饮料。我告诉他,蒙古人喝的不是绿茶,而是砖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砖茶。他又好奇地提问:砖茶与绿茶是完全不同的茶树吗?我告诉他,无论哪一种茶,都是生长在同一种茶树上,不同的制茶工艺会生产出不同的茶品。

还有一次我访问俄罗斯,专门抽了一天时间去参观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故居,那是一个远离莫斯科的乡村,托尔斯泰住在他祖辈留下的一个很大的庄园里,在那庄园里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名著。至今我记忆深刻的有两样,一是别墅的底楼是一个谷仓,里面存放着粮食与茶砖。据说《安娜•卡列尼娜》就是在这谷仓写出来的;二是二楼的餐厅,托尔斯泰每天早上要在这餐厅里呆上两个小时,一边喝茶,一边听他妻子索菲亚弹钢琴。如今,那架钢琴还摆在餐厅显眼的地方,而餐厅正中的餐桌上,仍然摆放着那只托尔斯泰生前一直使用的银质茶杯。询问讲解员,才知道托尔斯泰喜欢喝奶茶,而煮茶的原料,就是来自中国的砖茶。我私下猜测,可能是十三世纪蒙古人的西征,将这种饮茶方式带到了欧洲。我并不觉得蒙古人西征值得歌颂,但至少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蒙古的远征军传播了东方文明,让更多人养成了饮茶的嗜好。

有一些文明,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样,遭到风雨它就会熄灭;也有一些文明就像天上的彩霞,天空长在霞光就长在,即便碰上了狂风暴雨,等到雨过云开,一碧如洗的天空上彩霞会更灿烂。产生于古老东方的茶文化就是这样,它成为了人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俗,一种超越了国界、超越了制度、超越了种族的对任何人都不会产生伤害的文化。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称“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回溯历史,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商道,这一条路以茶会友,以茶为媒,激发了中蒙俄三国商贸的凝聚力与创造力;也将种茶人、卖茶人与饮茶人凝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为一个饮茶人,我向参加第九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的每一位嘉宾献上我的祝福。万里茶道在我们心中,谁也不能毁坏它;万里茶道在我们脚下,我们可以一直走下去,将它走成一条最为美丽的风景线。海内存茶客,天涯若比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