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这十年 | 伊林驿站: 镶嵌在万里茶道上的璀璨明珠

2023-01-12 15:10:05.0 来源:内蒙古日报

  伊林驿站遗址航拍照片。 伊林驿站博物馆。 古井遗址。

  伊林驿站复原图。

  伊林驿站博物馆展出的柳编桶装茶叶。

  伊林驿站遗址出土的瓷罐。

  复原旅蒙商客行走在张库大道沿途的景象。马立明 寇宁 摄


  伊林驿站(今二连浩特),是万里茶道“张库大道”主路上的重要站点之一。它是目前国内少有的现存驿站遗址,对研究古代驿站制度、原盐文化、区域历史沿革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遗址内大量文物的出土为民族文化交流,特别是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多元融合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张库大道”上的驿路史话

  驿站萌发于夏商,形成于秦汉,到了元朝的时候,体制尤为完善。明清以前,北方草原上一直存在着沟通中国与欧亚内陆诸国及地区的草原丝绸之路,其存在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

  《中国国家历史》刊发倪玉平、崔思朋所撰《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中记载:明代在九边(分别为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地区设置重镇,长城沿线施行“互市贸易”。万里茶道应运而生。

  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正式在内蒙古地区建立驿站制度。设立了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5路驿站,驿站的设立为茶道的畅通打下了基础。“张库大道”就是从张家口大境门外西沟出发至乌兰巴托,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的一条重要的古商道。

  “张库大道”是从塞外重镇张家口(河北)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乌兰巴托(当时叫库伦),并延伸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贸易运销线,全长1400多公里,它“始于明,盛于清,衰于民国”。

  《张家口文史资料》中记载:“张库大道历史悠久,七百多年前,元朝定都北京,为了加强对岭北地区的统治,便开辟了这条官马大道, 但只是用于‘通达边情,布宣号令’。”这些驿站除了“钦使来往休息之用,而且还接待过往来商旅”。

  “张库大道”开通后,沿线及其辐射的范围迅速崛起了张北(今河北省张北县)、贝子庙(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多伦(今内蒙古多伦县)、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科布多(今蒙古国西部城市)、二连(今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等十几处商业城镇。

  据资料记载,当时从张家口到库伦,马队行进40天以上,牛车需要60天;冬春两季运输就要靠骆驼,大约35天抵达库伦,之后渡河到恰克图。茶叶贸易繁盛时期,茶道上驼队繁多,一匹匹的骆驼,一列列的商队形成非常壮观的景象。

  伊林驿站(今二连浩特)在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的中点位置,向北向南均距离350公里,距中蒙边境4公里,是“张库大道”上连接中原和北方贸易通道的咽喉要地。过伊林驿站向北就进入戈壁和沙漠地带,牲口补给极为困难,伊林驿站正是为走茶道的商旅提供暂息、食宿、补给、换乘等服务的中转站。

  随着万里茶道的兴起,伊林驿站成为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之一。据称,当时每天有500多辆牛马车经过驿站,向草原深处的哈拉和林(今蒙古国境内)运送货物,其中一部分牛马车、驼队沿着驿道经哈拉和林,至中亚和欧洲。伊林驿站为万里茶道上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以及驿站制度提供了特殊的见证。

  再现万里茶道 贸易繁华

  “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使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通道建立。各国商人发现了一条比通往尼布楚近1000公里的‘张库大道’,这条路比通过尼布楚更近、更安全,很多旅蒙商客选择了这条路去欧洲通商,二连浩特的地理优势由此凸显。” 二连浩特伊林驿站博物馆馆长李强说。

  依托驿站遗址复原建设的伊林驿站博物馆位于伊林古驿站遗址以南约2公里处,离二连浩特市区9公里左右。这是全国首家以驿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它的整体外观设计参考了古伊林驿站的框架结构和布局,残存的房基和院墙讲述着万里茶道悠悠往事,车辙深深,印证了古代驿站贸易繁华。

  伊林驿站博物馆展厅包括序厅、驿站文化厅、玉龙栈厅、伊林驿站厅、滂北站和额仁淖尔厅(盐文化厅),展示了北方茶丝之路、张库大道和欧亚大陆桥为一体的“路—道—桥”。伊林驿站博物馆对古代驿站制度、草原盐文化以及相关历史主题等进行展示,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进行贯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旅蒙商客的商贸交易和途径伊林驿站时的景象。

  在伊林驿站博物馆众多展品中,一块晶莹的水晶石颇为引人注目。据李强介绍,这块水晶石的主人叫田如明,他曾于1923年至1943年在伊林驿站工作。1990年9月,田如明老人经过回忆和实地考察,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当时驿站的资料,并在驿站库房的菜窖挖出了这块水晶石和酒瓶等。伊林驿站遗址自发现以来,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确定其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被列为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伊林驿站博物馆建成。博物馆中,有许多老物件,如清光绪九年晋商茶庄的柳编桶装茶叶以及盛放茶叶的器具、铜制圆形水壶、鎏金木碗等。

  从伊林驿站遗址复原模型中可以看到,驿站里有办公室、客房、伙房、物资库、菜窖、库房、电报房等,电话线、电线杆等清晰可见。房屋前停放着货物和勒勒车等,驿站大门处有木栅栏和吊杆,旧日商贾往来的繁华景象依稀可见。

  据史料记载,仅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一年,经过伊林驿站运往俄国以茶叶为主的各种中国货物就数以千计。贸易鼎盛时期,每年有数万峰骆驼和成百上千辆牛马车经过伊林驿站,伊林驿站旁的那几十道车辙印就是当时古道驿站繁华的印证。

  发掘保护彰显文化内涵

  2017年6月1日至9月29日,由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二连浩特市文化馆和二连浩特市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伊林驿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室主任岳够明,曾参与伊林驿站发掘工作。他介绍说,遗址清理院落3处,共37间房屋和其他遗迹。出土遗物有陶、瓷、铜、骨、木、钱币和较多纸质文物等。

  陶器有盆、佛像;瓷器有碗、盘、盅、瓶等,器底多见有“公”“玉”“生”“元”“横”“内府”“元圣”等文字;铜器有扣、发簪、饰件、烟嘴、子弹等;骨器有麻将、牙刷等;木器有骨牌、牌匾等;钱币有“正隆元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大清铜币”“中华铜币”、蒙古国钱币、日本昭和十五年钱币;纸质文物有烟盒、画片、日历、报纸等,其中报纸有中文报纸、日文报纸及俄文报纸等。

  伊林驿站遗址南面的两眼水井保存完好,西北500米处的古车辙印遗迹,东西宽600米、南北长1000米。考古人员在古车辙印遗迹上采集到马掌、铁器、马车构件、陶器、电线绝缘瓷瓶等。

  1918年,张家口旅商景学钤创办“大成张库汽车公司”,开通了以汽车运输为主的张库大道。张—库之间的汽车营运在20世纪10—20年代极为繁荣,后因各地铁路兴盛,该道才逐渐萧条。1943年日军占领该地,驿站废弃。

  内蒙古考古学会理事长、时任伊林驿站遗址发掘联合考古队领队塔拉认为,伊林驿站是万里茶道上唯一毗邻俄蒙的地区交通驿站,深入挖掘伊林驿站所蕴藏的经贸、文化、旅游等历史文化内涵,对我国万里茶道的申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记者 武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二连浩特伊林驿站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