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研究 | 中国的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三)

2022-07-14 15:54:14.0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茶文化一经传到日本就带上了浓厚的“大和气氛”;当此之时,日本尚未形成有独立特点的茶道,还处于对中国茶文化的一般介绍和效仿阶段。后来,茶道精神被概括为“和、敬、清、寂”四个字,无论从茶室环境、茶道仪式,或是人的心境,都要贯彻这种精神。这种茶道又流入民间,一直传到今天。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余悦主编的《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中论文摘要的内容。

四、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对比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作为文化现象,这里,且从思想源流、美学倾向、社会层面等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比较。

笔者认为,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三点明显的区别: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道还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茶道世家。日本茶道在民众中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许多日本人有对茶道的崇尚和爱好。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日本茶道却远不及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社会层面之深广。在中国,若论现存的茶道仪式,虽不如日本规范、著名。但是,中国茶文化却深深体现在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

一般说来,某种文化首先是由有闲阶级倡导的。中国茶文化同样如此,这首先表现在宫廷茶文化。早在唐代,皇室对茶的崇尚就十分突出,王公贵族饮茶,要二十四器必备。茶汤要以器具命名,金银为器称为“富贵汤”;琢玉为器称为“碧秀汤”;磁器饮茶称为“压一汤”。1957年5月,西安和平门外出土唐代平康坊的“茶托子”七枚。其形为:银胎鎏金,圈足、圆底,托盘呈莲花形,底部还有“左策使宅茶库金涂拓(托)子”等铭文,它证明唐代宫廷茶具的艺术水平已经很高,反映了宫廷文化的一个侧面。宋代,宫廷茶文化有了更高的发展,宋徽宗精于茶道,曾著《大观茶论》。宋代贡茶有龙团、凤饼,又称龙凤团茶,有各种形状,并压制出精美的龙、凤图案,把贡茶做成了工艺品。宋代朝廷茶仪正式入于朝廷礼仪,无论国家重大典礼或接待外国使者,“行茶”之礼都是重要部分。到明清时期,朝廷“茶宴”大兴,凡选考举人、翰林院庆会,都由皇帝亲自主持茶宴,视为文事壮举。

士人、僧侣、隐士的茶会,亦属上层阶级,他们的茶文化经常与诗会、旅游、学术活动相结合,要说真正的饮茶艺术,恰产生于这一阶层之中。如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就是茶的知音。有人曾经统计,苏轼大约有两千多首诗词流传下来,其中便有八十多首与茶有关。他常以茶喻人,以不同茶的品味比喻人的性格与品质,寄托自己的志向,又常以茶来烘托对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古人认为茶性洁不污,可涤虑解烦,故文人以茶为接风洗尘的手段。茶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文人又常以茶表示对客人的崇高的敬意。茶能提神醒脑,激扬文思,故文人又以茶交友、述旧、言志、赋诗。

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大小城市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

至于民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由此可见,近代以来,虽然中国传统的上层人士的茶道形式少见了,但茶文化精神却深深植根于广大民众之中。这种广泛、深入的社会层面,是中国茶文化区别于日本茶道的又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