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茶学院 | 尹智君:茶艺师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

2023-08-21 来源:中国网-电商中国

12月5日晚,老舍茶馆尹智君董事长应邀参加“茶艺师,走过20年”的系列公益讲座。

2002年11月,《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颁布。茶艺师作为国家职业,走过了砥砺前行的辉煌20年,成为国内外关注的新兴职业。此次活动,是“茶艺师,走过20年!”公益系列讲座的第八讲,也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喜庆之时。

本次讲座,在“悦读茶书会”微信视频号直播。北京直播间,设在海内外闻名的老舍茶馆。南昌直播间,依然设在全国最早成立、已用20多年的江西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老舍茶馆尹智君董事长主讲,老舍茶馆金鑫助讲,余悦研究员作为主持人,双方就“老舍茶馆经营管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加入茶艺师标准认定的必要性”,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探讨,吸引了诸多业内业外茶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

活动伊始,老舍茶馆的茶艺师们分别进行牛骨数来宝说唱、大碗茶吆喝、京味儿小吃驴打滚制作,以及“玲珑下午茶”茶点展示、朝茶晚酒、茶艺表演等节目的展示。

余悦研究员表示,感谢尹智君董事长在《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审时,率先提出“茶艺师应该掌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这项提议,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如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显示出建议的前瞻性眼光与历史性价值。今天,请尹董事长围绕当时为什么提出这一建议,及其相关问题与思考,进行分享。

老舍茶馆尹智君董事长表示,今天的话题就是围绕着“茶、茶馆、茶艺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展开。老舍茶馆非常重视本次讲座,成立了研讨小组,完成了一篇13000字的系统文章,分享给今天直播间里的观众。

尹董事长常说,什么是非遗的传承?那就是把爷爷的记忆变成孙子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可以消费的生活方式。这样,大家才会更加重视、传承非遗文化。茶,最早发源于中国,与中华5000年文明是不可分割的。

中国茶馆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新中国成立73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茶产业发展迅速,为茶文化的复兴推波助澜,使得具有深厚历史的中国茶馆业,成为社会嬗变的一个缩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活态流变。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中华文脉的薪火延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佳体现,更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而茶馆只是担负起了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时代责任、社会责任,以茶馆的方式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12万家茶馆作为众多中国茶行业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茶行业的众多组织一道努力弘扬非遗的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谈到茶艺师,尹董事长说:茶艺师是贯穿茶馆经营管理的文化符号,也是茶馆经营管理终端的服务使者。对于像老舍茶馆这样的传统茶馆而言,自成立之日起,茶艺师的任职资格与职业素养就应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传承息息相关。今天的讲座,就将以老舍茶馆经营管理中的经营业态、服务方式、文化体验、产品创新、营销传播、专业培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为基础,以茶艺师职业近四十年发展的提升与完善为脉络,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加入茶艺师标准认定的必要性。通过广义的定义,让观众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茶馆和茶艺师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北京老舍茶馆始建于1988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79年的前门大碗茶。老舍茶馆是以茶、戏、餐、礼为经营核心,融六大老北京传统茶馆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京味儿”文化集萃地,现在已发展成拥有1家5000多平米的旗舰店和10余家连锁店的全国连锁企业。

“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是企业的经营宗旨,另有坚守42年的老二分大碗茶摊和老北京传统商业博物馆等公益项目。正因为坚持不懈的弘扬传统文化,并与时尚生活有机融合起来,老舍茶馆被誉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 “窗口”和联结中外人民友谊的“桥梁”;有着“北京城市名片”和“京味人文地标”的美誉;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点)、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茶馆之首和北京市著名商标等荣誉。

尹智君董事长表示,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茶艺师高出其他非专业人士的地方,在于他们对茶的理解并不仅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而是对茶文化的精神有着充分的了解。茶艺师是茶馆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证明,茶馆的经营管理是由多部门共同协作开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茶艺师在茶馆的经营管理中只是众多部门岗位中的一个。老舍茶馆有包括运营部、演出部、商品部等一共14个部门,40余个岗位。在茶馆经营功能设置上,还有茶院、茶庄、演出大厅、艺苑多功能厅、非遗体验中心、品珍楼餐厅等。从整体经营管理以及人力资源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茶艺师应具备更多的职业技能及茶馆经营管理素质。

截至目前,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总数达43项,居世界第一。大家可以在老舍茶馆体验到入选世界级的非遗项目有:昆曲,中国书法,京剧,中国皮影戏,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体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随着消费升级,茶馆经营更要与非遗相结合,非遗文化为灵魂,非遗文化融入特色产品,非遗文化嵌入个性化服务,非遗文化引导体验式营销,形成多元化盈利模式,这更需要茶艺师以专业服务传递专业价值。

尹智君董事长向观众们介绍了大碗茶、老舍茶馆的企业历史,以及创始人尹盛喜先生的生平事迹。讲述了她的父亲尹盛喜先生凭借着文化自觉和家国情怀,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在前门箭楼西侧兴建起一座茶馆。

茶馆刚刚创办,就和北京曲艺家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地邀请曲艺界的老艺术家、中青年演员在茶馆舞台演出。如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马三立、马季、姜昆、李文华、冯巩;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孙淑筠、马静宜、种玉杰;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王玉兰;北京琴书表演艺术家关学曾;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马玉萍;单弦表演艺术家马增蕙、张蕴华;北京曲剧艺术家魏喜奎等一大批优秀曲艺演员,京剧界的各个流派名角梅葆玖、袁世海,演艺名人谢添、于是之,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等著名艺术家们,都曾在这里一展风采。还将几致失传的含灯大鼓、双簧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重新发扬起来,让一度低迷的北京曲艺在此重焕生机。

老舍茶馆自1988年开业之日起至今,每天都进行这些非遗演出,以实际行动将传统文化更好的守护、传承、发展下去。

尹盛喜先生将中国的传统戏曲、北京小吃、各种名优茶汇集一起,运用茶馆舞台空间,传承和展示中国灿烂悠久的民族艺术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处在低谷中徘徊的国粹艺术、北京戏曲艺术提供了一个复苏、传承的宝贵阵地。企业至今不断传承着“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的创业初心和“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的经营宗旨。

老舍茶馆二代掌门人尹智君,毕业于美国睿文大学,工商管理博士,接受的是西方管理教育,认为企业应该是标准化管理模式。同时,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无缝对接”。

尹智君自1993年进入老舍茶馆工作,到2003年成为“大碗茶”和“老舍茶馆”的掌门人,通过父亲老尹总的口传心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逐步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的现代经营管理融合起来。在茶馆的经营上,尹智君和她的父亲老尹总一样,始终把民族传统文化、京味文化传承和发扬作为茶馆的经营理念,对于茶艺师及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都是按照这一管理理念延续下来。

2008年,尹智君董事长将老舍茶馆演出形式进行创新开发,打造了有含灯大鼓、相声、单弦、京剧、京韵大鼓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的,原创京味综艺演出——老舍茶馆《四季北京·茶》。这台演出,被列为北京市首批重点推介旅游演出项目。自开场已上演7000余场,观看演出的中外宾客多达200余万人,涵盖了来自80个国家的近200位元首政要。

 近年来,老舍茶馆还组建优秀青年相声表演团队,打造了老舍茶馆相声专场;与北京曲艺团合作,打造了鼓曲专场;三次拜访河北唐山“皮影世家”,打造皮影戏专场;邀请“宣南书馆”入驻老舍茶馆,由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先生及其弟子王玥波等联袂演出的评书专场;与白镜戏局合作打造沉浸式话剧演出专场;还恢复了拉洋片等传统演出节目。

老舍茶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舞台,为往来的中外游客打开了一扇了解悠久民间艺术形式的窗口,在展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的同时,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其转化为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优质资源,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非遗与当代生活的紧密度明显提升,吸引社会各个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投身民族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在茶馆的建筑风格上,老舍茶馆作为京味文化的体验空间,内部装饰体现老北京六大茶馆形式,建筑文化按照北京3000年建城史复制,不同的体验空间分别运用了民间文化、文人士大夫文化、王府文化以及皇家文化的建筑特征。

老舍茶馆四合茶院展现民间文化。2004年,依照老北京清茶馆的功能进行装修改造,一座楼宇中的四合院——前门四合茶院在老舍茶馆二层落成。设计上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主要元素,同时又融入现代时尚元素。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的茶室,绿草茵茵、清雅幽静的环境宛如城市中的一朵莲花,这里成为都市中爱茶人品茶论道的一处雅致之地。

老舍茶馆艺苑多功能厅展现王府文化,采用王府戏楼风格设计,雕廊画栋;老舍茶馆品珍楼食府展现皇家文化,采用故宫建筑元素,突显皇廷宫苑的富贵迤丽;茶馆装潢展现文人士大夫文化,门外的石狮、门墩、影壁、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灯彩兔爷灯、北京建都纪念阙(860年)、瓮城浮雕等。

尹智君董事在产品上也有传承与创新:“北京礼物”是北京市文旅局为提升北京旅游商品的设计水平,繁荣旅游购物的消费市场,推出的旅游商品及文创产品品牌。自2007年北京老舍茶馆首次参加第六届北京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活动,诸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画为原型的包装设计参选获奖,如盛喜号普洱茶饼、和之缘五环茶礼盒相继荣获大赛铜奖和优秀奖。

老舍茶馆充分运用大赛平台的展示作用和推广作用,积极参与,持续推进,屡获殊荣,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使老舍茶馆120余项自有知识产权得以应用。

近年来,老舍茶馆针对快节奏生活和年轻人喜好,研发团队开发“七日心情茶”,一天一品,各有千秋,七天一循环,由开启、和气、万物生、平静、绚丽、顺意、禅心等不同主题的茶品组合而成。此产品寓意每周七天好心情,源于不同的自己,将于2023年元月推出。

多年来,老舍茶馆开发的产品在设计风格上,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故事,秉承“北京地域特点、民族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内涵”的设计理念,定位了文化礼品的消费人群,呼应“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经营宗旨,以丰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养分,不断创新、出新文创产品,着力打造旅游商品中的精品。

对于非遗对茶艺师成长的重要影响这个问题,尹智君董事长表示,1998年,自己就发现,来老舍茶馆的客人以看节目为主、喝茶为辅。北京人爱喝花茶,俗称“香片”,而在老北京的茶馆中最传统的就是盖碗花茶。老舍茶馆一直用黄色的盖碗,代表天地人和。随着行业发展,茶艺人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茶艺师也出现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老舍茶馆的茶品、茶器以及茶艺内涵也随之丰富多彩起来。

尹董事长表示,从1999年5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把“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至2002年9月24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文颁布《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余悦老师其实是为《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茶艺师认证的开启,对茶艺师的任职要求有更大的提升,对全国茶馆及茶行业的茶艺师专业水平起到引领、推动作用。

老舍茶馆对茶艺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之际,老舍茶馆推出五环茶、五环茶艺和五环龙嘴壶茶艺,巧妙地把中国六大茶类与奥林匹克旗帜相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前夕,再次创意推出世博茶艺《盛世茶香》,并在上海世博会宝钢大舞台《北京文化周》活动期间进行展演。2010年“马连道杯”全国茶艺表演大赛中,世博茶艺荣获一等奖。老舍茶馆茶艺师素质要求的提高,可以证明,当代一个优秀的茶艺师要具备众多素质和能力,茶相关知识只是作为基础素质,要建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劳动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理解、运用,成为复合型人才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也代表非遗文化传承需要这样一个社会角色来实行表达和操作。

茶艺师的工作,既是一种现场的茶艺展示,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加入茶艺师标准认定,对于茶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融入老舍茶馆运营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茶艺师了解、储备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接待客人的工作场景中。

二代掌门人尹智君上任之初也遇到西方企业管理与中国集体企业文化相冲撞的问题。管理层面,创始人尹盛喜先生习惯使用大家庭式的管理模式;尹智君追求标准化、制度化,开始引进一系列的现代化管理体制,符合国际标准。

她深知,大碗茶从无到有,靠的是改革;茶馆要想办得长久,必须还得坚持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她大胆创新盈利模式,创新人才招聘机制和培训体系,从社会上招聘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同时建立人才晋升通道,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在2008年率先在茶馆行业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

2021年是政府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同时,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和常态化,对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心理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尹智君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以及大碗茶公司党支部书记,出于对社会的真心关怀,关注大家在繁重工作下的身心健康,牵头打造大碗茶公司党支部党建引领《美好生活一堂课》实践课堂项目。

此课程涵盖“正仪表”“懂呼吸”“学观察”“明心智”四部分内容,希望以美好生活源泉——中华传统文化,重启身心智慧,从而获得滋养自己身心健康的能力。不断训练,真实体验,知行合一,理事合一,久而久之,唤醒我们内在的力量。此课程已开展20余次,不仅走进北京市珐琅厂,还为航天四院、西城区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等单位分享实践课程。

老舍茶馆团队还专门为本课程打造了“观察兔”、“养心兔”、“智慧三宝兔”的手提袋等文创产品,用生活化的方式为大家加强印象。公益课上,老舍茶馆金鑫为大家分享了“养心兔”的文化内涵。

老舍茶馆2022年打造《企业管理学习》100堂课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学习、经营管理、中轴线非遗文脉传承、专业技能、实践课堂五方面,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内开展100堂专业课讲授。这些内容,不仅进行总店全员培训,还为老舍茶馆莒城店开业做人才储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建设。

2018年老舍茶馆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第六批市级资源单位和北京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先后举办了包括母亲节亲子茶会、敬师茶、感恩茶等特色活动。通过“一杯茶、一堂课、一种文化体验、一台综艺演出”的形式在青少年心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陪伴孩子成长。2018年至2019年,老舍茶馆共接待中小学生文化体验活动130场,受众人数达3.5万余人次。

2014年,老舍茶馆创办“聚焦茶会、融合资源、倡导中国式生活”的小饮茶会,已经举办300余场茶会,形成了“走进老字号”、 “雅致生活”、“非遗技艺体验”等多个茶会主题。这里聚集着一大批80、90、00后的青年茶人,通过小饮茶会“不拘一格”的平台和载体,茶友们分享见闻、交流情感、积聚人脉、搭建平台、相互见证、共同成长,享受着“在一起”的愉悦时光。

为了适应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近年来,老舍茶馆连锁店的经营模式与经营项目也在不断创新。例如:老舍茶馆南昌绳金塔店及绍兴店,结合茶馆自身品牌特色与地缘优势,推出朝茶晚酒,老舍小饮新茶饮等经营项目。特别是推广“朝茶晚酒”业态,白天饮茶,新中式特色调饮套餐,唯美闲适;晚间增加原创特色鸡尾酒,文艺清新,充满情调。新的经营项目给茶馆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要求茶艺师要掌握更多与“调饮”相关知识,对其工作内容、职业技能要求均有所提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价值;茶馆作为非遗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承载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责任;茶艺师更是传承推广非遗文化的纽带。未来,要更加重视茶艺师评定中加入非遗文化,将非遗文化这一民族生命力传承,发扬,运用,激活丰富的民族精神资源,传承民族精神,巩固深厚的民族根基。

茶艺师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茶馆之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中国特色茶馆一定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运营内容,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茶艺师也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茶馆经营发展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老舍茶馆三十五年的经营发展,足以证明茶艺师要具有中国特色茶馆的管理素质,也就是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技能,提升挖掘、整理、传承、运用的能力。


尹智君董事长表示,感谢观众们的聆听。每一座茶馆都是一座孔子学院,5000年的中华文明,有几百万家茶馆传承着老祖宗留下的生命智慧。当代茶馆有新时代的历史责任,通过茶馆这一媒介,把现代生活和传统文化相连接,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余悦研究员表示,感谢尹董事长的分享。老舍茶馆是非遗的传播平台,是非遗的学习平台,是非遗的传承平台。通过老舍茶馆这个平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经验,具有传统技艺、文化根脉、民族精神、共同家园的文化内涵与厚度。

在线参与活动的观众纷纷为两位老师的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探讨点赞,认为通过这次“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讲座活动,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了茶艺师职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增强了茶艺师们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的责任感,对茶艺师行业有着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