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冬至一过,虽阳光仍好,但清晨也颇有些寒意了。田里的作物大多过了丰收的时节,纷纷藏匿于土间,默默等待来年春天的风雨。只是那甘蔗,似乎从来不惧冬日的冷峻,如今仍青葱翠绿,成林成片地在田里肆意生长。
甘蔗林意气风发的日子,总在年末如期来临。然后,它们会迎来自己的老朋友——砍收甘蔗的蔗农们,合力演奏起每年甘蔗林里最激情澎湃的丰收之曲。
“砍甘蔗要看准根部,注意发力。下刀准确的话,一刀就能砍断。”老吴熟练地挥舞着手里的镰刀,手起手落间,一棵棵甘蔗的生命的意义就完成了转换。随后,他用镰刀把枝叶去掉,再把头尾稍作修剪,一棵甘蔗就处理干净了。等到数十根甘蔗捆成一扎,工人们就会把它扛到田边,等着搬运的车过来装运。
一个多月以来,老吴和工友们都在这片甘蔗林里干活。他们砍下的甘蔗,将被运往村里合作社开办的蔗糖厂,经过加工,最终制成红糖和姜糖,售往周边乡镇,为村民增收。这片甘蔗林,是电白区沙琅镇坡富村新发展的甘蔗种植基地,目前种植面积约300亩,年产量在1200吨左右。未来,村委希望甘蔗种植能发展壮大,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回头看 满山野皆种甘蔗林
坡富村,位于电白区沙琅镇西南部,地处浮山岭和鹅凰嶂山脉下的丘陵地带,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南药,广藿香、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巴戟等作物生长丰富。而在南药种植之外,群众种植甘蔗的历史同样悠久。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甘蔗也曾经是坡富村的支柱经济作物之一。
“以前坡富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甘蔗。”坡富村委干部告诉笔者,多年以前,坡富村漫山遍野都种植着甘蔗。这种外表坚硬内里却甘甜如蜜的作物,曾经“甜蜜”了村民的生活,而多了吃不完的部分,也能用来售卖为家里增收。
“我们基地现在种的是一种青皮的小甘蔗,本地人叫作木蔗,含糖量比较高。这种甘蔗皮很硬纤维又粗,所以较少直接食用,主要用来制糖。市面上常见的那些甘蔗是果蔗,顾名思义就是水果甘蔗,口感比糖蔗好很多,专门用来鲜食的。”坡富种养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前因为村里甘蔗多,坡富村也诞生了利用糖蔗手工制作“红糖”的传统习俗。据说坡富村里曾经有许多闻名远近的制糖工匠,很多村民家里老小都有一手煮糖的本事。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因农作物分散种植经济收益差,再加上受集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许多村民放弃了农事,转而外出务工。许多田地也由此撂荒,曾经漫山遍野的甘蔗林也随之消失,定格成了坡富村村民脑海深处的历史记忆。
“我爷爷那一辈就在做蔗糖了。”村民石阿姨回忆说,小时候吃的红糖,都是用家里自种的甘蔗纯手工熬制的,入口就能品到甘蔗的清香。稍舔食几口,满嘴就都是甜味了。后来村里几乎没人种蔗,孩子们馋嘴的糖就很难再吃到了。
再出发 老产业重现旧时光
“我们希望把‘南药种植’和‘甘蔗种植’作为村集体产业的双‘引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坡富村党支部书记张儒校表示,为盘活土地,使坡富村真正因“坡”而“富”,村委会与驻村干部共同谋划,下决心重现“甜蜜产业”的往日荣光。
方向确定后,村里以坡富种养合作社为核心,打造南药、甘蔗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经济种植产业。为了提升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率,村里还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到湛江、雷州等地的种植基地考察学习。
松土、排水沟、除杂草……牛年的大年初五,“雨水”前的两天,村委会党员干部带领村民,抢抓春耕时节,连续奋战20天,种下了170多亩甘蔗。此后,在3月的末段,干部和群众们再次携手奋战,在120多亩土地上埋入了甘蔗的种子。这辛苦流转出来的300亩甘蔗地,为坡富村的产业发展种下新的希望。
300多天后,甘蔗迎来丰收季,坡富的蔗糖厂也正常运转起来。“我们出产的红糖是鲜汁榨取的手工红糖。”负责蔗糖厂管理工作的村干部林小卓说,制造红糖主要有取汁、过滤、煮糖、成型四个环节。在手工制糖的流程中,甘蔗汁要经过7个锅的“磨炼”才能凝结为糖。
走进蔗糖厂,空气中飘散着蔗糖的香味。笔者看到,新鲜砍收的甘蔗首先被放入压榨机榨汁,甘蔗汁过滤后经管道进入大锅熬煮。在煮糖环节,前三个锅主要用以沥干水分,后四个锅则起凝糖起砂的作用。其间,师傅们还需不时使用一个巨大的漏勺打捞出各个锅中泛起的泡沫杂质。经过长时间的熬煮,甘蔗汁被熬成浓稠的糖稀,然后糖稀被舀进凉锅里搅拌打砂,最后被倒入模具中,待完全冷却成型,就会成为甘甜入心的“红糖”。
“目前手工蔗糖的市场价是7-7.5元/斤,价格几乎是普通赤砂糖的两倍,但还是很受欢迎。冬至前有一天,我们卖出了大约5000斤的红糖。”在满班情况下,目前坡富种养合作社的蔗糖厂可生产四五千斤红糖及姜糖。生产出来的蔗糖成品,则以坡富为名,售往周边乡镇。
观未来 乡字号要创金招牌
发展产业种植,难题有两点,一是要解决土地问题,二是要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为推动经济种植产业发展,坡富村党支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签字流转土地,做好示范引领;以入户动员、算好经济账、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等方式,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调动村民积极参与,全力推进土地流转。
“村委干部有很多能人,跟着他们干,大家都有信心。”村民张怡安说,他加入合作社后,每年不仅有土地租金,还可以在合作社就近工作,方便照顾家庭。此外,合作社还会开展技术指导和统一收购、销售工作,让他很放心。尤其是南药种植基地的成功,激发了不少农户发展产业的热情,也为甘蔗种植产业的重启扫除了不少障碍。
甘蔗种植和蔗糖制造的回归不仅让旧产业重现生机,也解决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坡富蔗糖厂目前招了20多名工人,都是村里的村民,最低工资每月一般都有3000元以上。未来蔗糖厂如扩大生产规模,厂里的工人同样优先从村民中招聘。
甘蔗林的一角已被砍收,但它的丰收季刚刚开始。张鹏飞 摄 南方拍客 张鹏飞、赖广昭 供图
据介绍,坡富村甘蔗种植面积大约有300亩。为进一步推动产业落地,村委还利用种植基地辐射发动散户,通过免费派发甘蔗种子,努力提高甘蔗的种植面积。“我们希望带动村民一起发展蔗糖行业。今年我们已经免费给村民派发了大约40亩的甘蔗种子,他们种植的甘蔗未来可以由合作社统一收购。”林小卓预计,一亩甘蔗能为农户增收两三千元。
“明年,我们要把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到400亩。未来两三年,甘蔗种植基地计划发展到1000亩的规模,并引进资金继续做好产品深加工。”张儒校希望继续在甘蔗经济上加码,重塑并打响“坡富”乡字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