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水畔、古仓绿树、红瓦灰砖、客风粤韵……近日,记者获悉,这座位于广东惠州园洲的旧粮仓,当地将投入7千万元以上,以东江、东坡、东纵的“三东文化”传承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乡村振兴新地标。
挖掘城市历史文化,顺应时尚潮流趋势
粮仓系国脉,民心定乾坤。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粮食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国家头等大事。据史料记载,大规模建仓储粮始于汉代初期。秦朝灭亡以后,汉王朝为了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一系列政策,加之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为了更好地储存这些粮食,大规模的粮仓也随之建立,而东江粮仓也成为了当时历史朝代的一个趋势保留至今。
日前,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举办项目启动发布会。这座依水而建、以江而兴、因城而美的园洲镇,将把东江水文化和米粮文化融合现代城市生活情节,引入多种业态、集文商旅与沉浸式互动的旧粮仓改造为新岭南文创潮墟。
“我们将‘粮仓’特色建筑和园洲镇为项目故事主线,以东江水文化为主题概念,用‘水镜米粮’元素为主题展示手段,把沉浸式元素植入到文旅项目每一个业态,让整体项目包括线上线下的内容组成一个完整的沉浸空间,从宣传APP到内容攻略、从婚庆餐饮到客栈住宿、从体验项目到夜游文化经济,都是沉浸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方、一粮文化产业发展(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宁玉燕介绍。
产业造血,打造有情怀的乡村振兴新地标
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洲心大仓”坐落在珠三角洲东部的园洲镇,位于东江之滨,跟东莞石排镇、企石镇隔江相望,与石龙镇一脉相连,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年久失修,粮仓建筑老化严重,原有墙体脱落,屋顶坍塌,墙体漏水,其使用功能和周边环境遭遇了荒废闲置。但是作为一座城市的特殊地标,洲心旧粮所仍是洲心街道居民和博罗市民心里的重要坐标,它见证和保存着这座城市的一段繁华岁月的美好记忆。
在以政府滨海旅游规划为基底,作为土生土长的园洲人,东江粮仓项目团队怀着一腔热情和反哺家乡的情怀投资七千万元打造这座原本用来堆放垃圾的旧政府遗址,再现古粮仓的时代印记,追忆那一份岁月中纯真时代,寻找专属自己心中理想的那一份乡音、乡情和精致浪漫情怀,重现东江水乡风情的“水上”岭南文化天地。同时,他们这一举措,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与村民的叫好。
“看到曾经的旧政府地址如今变成了垃圾场确实是很心疼、很可惜,于是我们决定尽自己所能去改造它,在原有基础上充分设计利用当地元素,目标建成以喜文化、商文旅为主题创意的精品园区,运用现代时尚创意与东方美学相映交融,展示多个主题特色元素,打造园洲镇沉浸式文旅艺术空间品牌。”东江粮仓项目团队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家乡做点贡献,也为乡村振兴助一臂之力,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物质粮仓”转型为“精神和文化粮仓”
东江粮仓是博罗园洲镇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粮仓文化品牌突出园洲镇乡村旅游和乡镇文化振兴的完美结合。“将老旧的粮仓改造成为‘多功能’城市艺术空间,通过创意设计改造,让‘物质粮仓’转型为‘精神粮仓’‘文化粮仓‘,成为园洲镇新的文化休闲地标,可承担展示城市文化品牌的一个宣传窗口。”东江粮仓项目相关负责人说,将在保留原始建筑风貌的情况下,打造文化休闲新地标,以文商旅服务为主的现代商业业态为支撑,为本地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体验。”
据了解,园洲镇旧政府旧粮仓地段占地约2万平方米,下来该团队将投入7千万以上资金,其中基础设施的投入将不少于4000万元,艺术品、书法、字画等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在保留了原仓库的风格风貌上,注入现代科技元素、网络传媒、文化创意、夜经济文旅潮墟等设计元素,对周边环境进行合理性保护开发,对原生态江边水岸的进行塑造和功能设计,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党委书记张剑辉介绍,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将聚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金名片”。坚定不移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积极创建发展一批特色精品村;以东江、东坡、东纵的“三东文化”传承为核心,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