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建起硬折扣超市 零售业市场格局正在重塑
京东在多地开设5家折扣超市,美团推出自营硬折扣超市“快乐猴”,阿里把旗下的硬折扣品牌更名为“超盒算NB”……近期,多家电商平台纷纷布局硬折扣线下门店,引发广泛关注。
据了解,与依靠销售尾货、临期商品实现低价的“软折扣”模式不同,硬折扣超市可实现可持续的低价供应,通过优化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同时,又能让利给消费者。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认为,当前消费者对“高性价比”需求激增,硬折扣精准匹配大众刚需。京东以供应链深度整合为核心,通过“规模化集采+自建仓储”模式掌控成本;美团依托本地生活流量入口,采用轻资产加盟模式快速铺开网点;阿里则聚焦生鲜品类,构建“基地直供+自有品牌”闭环。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表示,硬折扣超市以低价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成为电商平台获取增量用户的重要途径。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推动电商企业通过折扣业态进一步优化供应链、降低履约成本。
据郭涛介绍,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化工具重塑零售价值链:前端以大数据反向定制爆品,中台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库存与动线,后端打通产地/工厂直连,剔除冗余分销层级。京东将家电数码领域的供应链优势迁移至快消品,美团利用骑手网络实现“当日达”履约,阿里则通过盒马村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
“电商平台的核心赋能在于以数据驱动供应链降本增效。”新质生产力产业联盟秘书长段积超表示,电商平台通过消费大数据反向定制,减少库存损耗与中间环节;整合物流仓储资源,压缩履约成本;依托平台流量优势规模化采购,强化对上游议价能力。传统零售链路被重构为“短链、精准、柔性”的数字化供应链,实现了低价不低质的闭环。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认为,整体而言,此次多家电商平台将目光转向硬折扣超市的举措,促使零售业从“流量争夺”转为“效率比拼”。制胜关键在于供应链效率、运营精细度与场景布局——谁能真正做到产品低价不低质,谁就更有可能赢得未来。
“硬折扣店的崛起将推动传统零售的洗牌和转型。”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攀表示,传统商超因高运营成本问题,难以在价格上与硬折扣超市竞争;便利店则可凭借网络密度和便利性实现差异化共存;社区团购可能从替代转向融合,与硬折扣在不同履约场景中互补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电商平台持续加码,硬折扣模式不再仅仅是短期的价格竞争,而将成为一场围绕供应链效率、数字化能力与精细化运营的长期较量。此外,零售生态有望趋向“多态融合”发展,硬折扣或成为基础设施,而非终局形态。